建好、建强、建优人大工作阵地,密切联系服务选民,解决群众关切问题,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是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根本职责所在。毛里湖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聚焦贯彻落实“三文三会”精神,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,切实履行“为民代言、为民用权、为民履职、为民服务”的职责。
一、创新机制,深化服务,畅通民意表达新路径
(一)运行机制三维融合,奏响民意畅通“交响曲”
一是“线上+线下”互联,畅通民意表达路。线下,严格按照“六有”标准(有场地、有人员、有制度、有活动、有经费、有设备),建立了三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,并配备了站长、副站长及联络员,确保群众可以随时便捷地找到代表,反映各类问题。线上,运用“湖南智慧人大”APP,搭建“网上代表联络站”,实现“指尖履职”全天候留言互动,无缝隙沟通解决问题。
二是“固定+流动”互补,深化代表服务网。固定服务方面,代表联络站设立议事室、风采室、接待室等功能区域,定期公布代表的坐班安排和群众意见处理结果,并定期开展回访,以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流动服务方面,建立“流动联络站”,通过小组活动、屋场会、入户宣讲等形式,广泛深入群众,让代表们更加贴近民心,更加敏锐地把握并响应群众的多样化需求。
三是“台前+台后”互动,强化问题解决力。注重台前与台后的互动,通过公布代表“网上代表联络站”二维码,接收并处理群众留言和意见建议98条。代表们对每条留言都高度重视,亲自核实情况,倾听群众意见,积极协调部门,商讨制定可行解决方案。采取全程跟踪服务的方式,确保群众诉求有人管、有人抓、有人办,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。
(二)运行模式三站同建,共筑基层治理“新高地”
一是联络站搭建民意直通桥。充分发挥联络站“宣传站、民意窗、连心桥、监督岗、大课堂”的作用,紧密联系群众和社会治理事务。进驻的常德市、津市市及毛里湖镇三级人大代表共98名全员进站、全员赋码、全员公示、全面履职。自建站以来,代表们积极开展早稻育秧视察、水污染治理视察、法治护绿执法检查等小组活动11次,解决樟树村外洲158亩牧用山收回、鱼塘灌水导致房屋受淹纠纷等54件民生实事,用“小站点”撬动了“大民生”。
二是基层立法汇聚民意民智库。毛里湖镇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,参与《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等40部法律法规(草案)的意见征求工作,提出49条建议,对《湖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(修正草案)》等9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提出修改意见,推动立法更贴近群众需求,将“群言群语”转换为“法言法语”,促进了群众建议与立法普法工作的良性互动,聚力打造“立法信息收集站”。
三是法律诊所织密法治服务网。组织人大代表、司法干警、法律顾问及村干部开展“法律诊所”工作,采取“坐班接诊”“下户巡诊”“包案问诊”及“联合会诊”等多元方式,宣传普及法律知识,调处化解矛盾纠纷,开展法治宣教活动28场、化解婚姻家庭矛盾、经济账目、土地权属、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83件、弱势群体法律援助5次、警司联调案件3件,诉调对接3次,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。通过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倾力打造“法治建设服务站”。
(三)运行效能三力并进,共绘履职为民“新蓝图”
一是党建引领聚群力,强化政治领航标。积极探索“党建+人大代表联络站”新模式,将党建工作与联络站的日常工作深度融合。借助“党建+立法”模式,精心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立法调研一线,确保立法贴近群众需求。借助“党建+监督”机制,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工作实施有力监督,切实维护群众利益。通过“党建+代表履职”,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,更好地服务群众。
二是丰富载体提能力,展现代表真风采。用活用好代表联络站综合平台与载体,组织32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参与履职能力提升轮训,使他们在学习中成长、在实践中锻炼,责任担当意识明显增强,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。分批组织市镇人大代表进行述职,促进工作经验交流,激活工作热情。代表们积极履职、努力作为,展现人大工作新风貌与真风采。
三是信息应用挖潜力,数字赋能向未来。人大代表联络站紧跟省人大常委会“数字人大”建设步伐,公开代表个人码,代表24小时服务选民不打烊,运用“湖南智慧人大”APP联系选民、收集解决问题、反馈办理结果。运用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,拓宽代表履职空间,推动代表高效履职。
二、精准定位,强化监督,展现人大工作新风貌
(一)明确人大职能定位,强化责任担当
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,紧密围绕镇党委的工作部署,确保人大工作与镇党委的决策同频共振。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,在乡村振兴、民生改善和基层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民生实事14项300多万元。其中,清泉村7400米南北干渠整修、花桥村130亩柑橘基地灌及147口堰塘清淤护坡等项目得到市委市政府、市人大常委会和群众的高度肯定。人大全面介入生态环保建设,解决城乡生态环保问题12件。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建设,创建柑橘、藠果、菜苔等设施农业基地6个,解决农业生产面源问题45件,为全镇设施配套、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围绕基础建设、产业发展、村庄治理等民生热点,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《关于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及生态损害赔偿专项资金账户的建议》《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》等40条书面建议,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,这些建议逐步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,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,进一步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。
(二)加强代表队伍建设,提升履职能力
镇人大主席团注重人大代表的选拔、培育与管理工作,致力于打造一支“学习型、亲民型、实干型”的代表队伍。坚持“党建引领、素质提升、能力强化”的建设思路,组织代表前往长沙市、望城区、衡南县考察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,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。通过视察粮食种植育秧基地、养殖尾水绿色循环工程,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和常德讲话精神,进一步拓宽代表视野。同时,组织开展市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的意见建议征集、基层减负讨论等活动,整理意见建议30余条。此外,通过履职能力提升轮训、述职评议等活动,代表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,政治素养、履职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。
(三)强化重点工作监督,推动依法行政
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坚持依法监督的原则,重点加强对政府重大决策、资金使用、民生工程的监督。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“三法一条例两办法”的执法检查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活动,有效提升了基层安全监管效能。对2个职能站所进行了书面考评,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。此外,深入开展农村建房管理、生态环保、电动车充电安全等领域的监管活动,确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地贯彻实施,推动全镇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三、展望未来,优化服务,开启人大工作新篇章
(一)创新代表联络机制,拓宽民意表达渠道
毛里湖镇人大将继续深化“线上+线下”“固定+流动”“台前+台后”的三维融合机制建设,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的渠道。探索建立更加规范、覆盖更广的代表联络站,确保群众的声音及时传递、高效解决。同时,进一步强化代表履职考核,完善代表述职评议机制,激励代表更好地服务群众、履职尽责。
(二)深化基层立法参与,汇聚民意民智力量
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与管理,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,确保立法精准反映民情、广泛集中民智、切实服务民生。同时,持续跟踪法律法规实施情况,强化监督效能,力保每项法律都能得到有效执行,真正让法律红利惠及广大民众。
(三)强化法治服务建设,提升基层治理水平
深化“法律诊所”服务模式,精心组织代表参与农村土地纠纷调解、心理矫治辅导等法律诊所活动,结合法律明白人现场培训,着力提升法律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。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排查与多元化解,加速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,努力为群众打造更加优质、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。
分享到:
Copyright © 津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:津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地址:湖南省津市市大同路50号 电话:0736-4213275 传真:0736-4213275 邮箱:jssrdcwh@126.com ICP备案号:湘ICP备18014880号-1
司法公正常德行 - 监督电话:0736-4214203 技术支持:求实网络